让孤独症儿童康复脚步紧跟“自然”的节拍
导语:“几天前看‘成语英雄'节目,就兴趣盎然去书店买了几本成语书,如饥似渴地开始饿狼补食!遗憾的是,欲速则不达,不但没记住几个,还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放下不学,在看书时多注意,生活中多联想,出乎意料的效果显示了!"张桂娥教授在她的微博里这样感慨道。
郑州厚德小学老师们的手语舞蹈
2013年11月30日,郑州市惠济区厚德小学校长张桂娥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一堂生动的彩虹课堂,让老师和家长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课堂上这样讲到:“有时候刻意去学的知识,却偏偏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无意间在书本上看到的却自然而然的转化成了自己的能量,这样的体会相信很多的人都有。这让我联想起了那群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每天都要刻板的接受着父母老师为自己安排的康复‘任务'和‘作业',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不懂得这样做的意义和目的,只有机械的配合着,显然,这样的康复方式对孩子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张主任为大家做示范性课题讲解
教育专家斯宾塞在育儿经验中提到:尽量不要对孩子使用“任务"、“作业"诸如此类的词句。这样的理论正好印证了孤独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提出的“自然训练法"的教学理念,她不要求孩子须去完成某项任务,不会针对某项学习内容去让孩子机械的被动接受,只要认真努力,有完成任务的意向或者动机就会收到鼓励和嘉奖,这就使得孩子的压力和逆反心理减少许多,学习氛围也相对轻松,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老师不妨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学习一些知识,效果也许会事半功倍。
张主任为大家解读看图释义哲学原理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想让孩子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想法和思路来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欲速则不达"正是这样的道理。反之我们可以跟着孩子的想法,不需要事先安排材料,,合着他的节拍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他们学习,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从周围的生活和世界中获取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我们爱他们,为他们的未来担忧,这些心情可以理解,动机也是好的,但有时一味的强迫和要求孩子学习,训练,对孩子未必真的有益处,也未必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才能让星儿真正的走出孤独,走进自然,融入自然!
更多自闭症相关新闻,请访问新浪河南自闭症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